2010年9月3日星期五
有时间上网,没时间读书?
http://xinmin.news365.com.cn/zcfy/201004/t20100430_2692919.htm
书籍是全人类的精神营养品。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阳光下,读一本书、品一杯茶的情景令人向往。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保持读纸书的习惯?
上班上网是为了工作,回家上网是为了购物聊天,当前不少都市白领没时间读书或不知道读什么书了。你每天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吗?你会如何挑选自己的精神营养品?
读书不如偷菜?
Claudia(编辑)
“电子阅读器”或许是现在最火的电子产品之一,不止电子产品制造商,很多媒体也在研究如何开发应用,并畏惧它给纸质出版物带来的巨大挑战。被称为“快餐”的报纸杂志,尚且在互联网面前岌岌可危,更何况是需要细嚼慢咽的书籍呢?
看书,对很多人而言,似乎已经是很遥远、很老土,或者说很做作的事情了。
我 的一个警察朋友曾经用一种称得上是自豪的口气对我说:“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就没看过一本书!”我很无语,更让人遗憾的是,据他所说,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 同时,我另一个毕业于北大的高才生朋友也在加入警界后感叹,自己越来越远离文化,能翻翻《藏地密码》之类的通俗小说已属难得,再也没有当年秉烛夜读黑格尔 的“闲情逸致”了。
我有点担心,如果“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句话成立,那么,一个不读书的群体、一个不读书的行业,将会有怎样的发展?
不过,我也很惭愧,因为干的是职业码字的活,每天也要看大量的出版物,这其中比重最大的,却还是快餐读物,算起日子来,距离读完上一本让我感动的书《悉达多》,也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
忙忙碌碌的工作,花花绿绿的应酬,总是让我们轻易就找到不读书的借口。今天太累,明天太忙,周而复始,就像那本我已经买了两年却仍然只看了1/3的《世界是平的》一样,很多书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奇怪的是,我们却似乎总是有大把大把的上网时间。还说我那位警察朋友吧,他的确是非常忙,可是,为什么常能看到他凌晨2时在开心网上转帖,常能看到他午休时在偷菜?这样的时候,他就不忙不累了吗?究其原因,不读书,还是因为懒惰,因为轻视吧。
或 许,转帖、偷菜更容易让我们找到交际的潮流话题,在论坛上发发牢骚更容易舒缓都市的压力,在淘宝的海量商品中“windows shopping”更能让 我们不花钱就过足眼瘾……穷极无聊的时候,只要打开网络,便可以让一两个小时甚至10个小时、20个小时飞逝而过。可是,关掉电脑,我们的脑海里还剩下了 什么?似乎都被擦拭去了痕迹,留下的,只有一张实实在在的电信账单而已。
我的一位上司一直以学识渊博令我钦佩。他的 msn签名档很特别,是正在读的每本书的名字。当我为于丹的《论语心得》惊艳时,他的签名是“第三次读《管锥篇》”;当我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打开MP4看 《鬼吹灯》时,他已经“叔本华”、“歌德”了。看看他有时甚至一天要写上三本书的名字,而其中不少我甚至没听说过,不由得只能仰天长叹:“领导就是领导, 吾辈赤着脚也追不上啊!”
书与人
朱辉(咨询)
武侠小说中的顶级剑客,基本都做到了“剑人合一”,宝剑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具有主人的性格。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剑人”,不过从看什么样的书,倒可以看出读书人的某些性格。
小贾是我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当初他来到公司时,我们都觉得他有些怪怪的:年近三十了,一言一行却酷似刚毕业的大学生。后来知道,他一直喜欢看励志书籍,始终坚信只要坚持努力,所有梦想都会开花。
“我还年轻,会有机会的!”小贾经常这样说,表情像影视剧中的日本人。
“还年轻啊?30岁当不上基层主管,职场生涯基本就是失败的。”有人这样对他说,说得他有些沮丧,不过他很快就会恢复信心。
大家私下都觉得,小贾的精神状态是全公司最健康的,然而他太“一根筋”,估计将来不会有什么前途。
与小贾相比,小严看的书很成熟,基本都是伟人权谋类的。他曾经非常崇拜朱元璋,佩服他心思深、下手狠。
“我一定要做个朱元璋式的人物!”小严曾经在办公室高呼,不过我们都没有因此害怕。因为一个真正的狠角色,绝不可能满世界嚷嚷。
看书之余,小严还经常上BBS,与一群网友争论得大脑缺氧。他们经常谈论权谋,可是一眼就能被看出都是些“雏儿”。什么“秦国军队与希特勒部队战斗力之比较”,“明朝GDP占世界的比重”……
“还是小贾好,虽然‘一根筋’,至少境界让人欣赏。”不少人这样认为。
真 正有些谋略的人又是如何看书的?这点我曾经领略过。几年前,我去某公司应聘,和老板面谈时,他办公桌上堆着的书吸引了我的目光。一看,大多是政治类的。这 年月,一家私营公司老板看这些书,说明他以前可能是机关出来的。果然,不少人都觉得该老板有背景,起码公司比较正规。然而最后我们发现,这其实是家“骗子 公司”。“骗子”老板很有“谋略”,工作做得相当“细致”——他桌子上的这些书,就是用来忽悠我们的。
隐居生活,常常为 知识分子所向往,然而真隐居了,生活费哪里来?儿女上学怎么办?朋友大刘平时喜欢看那些半古不古的纯文学书籍,写的文章也是半文半白,与时代格格不入。久 而久之,其为人在旁人看来也“怪得很”——在空间上,大刘没有隐居;不过在时间上,他移居到明清间某个年代了。
书与人,实在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
“深阅读”也深不到哪里去
小满(文员)
4月23日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
一件事如果被定为什么什么“节”,什么什么“日”,就有点珍稀的意思了。“读书日”,换句话说,是“日益减少的读者日”。也许过上多少年,“阅读”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人读书呢?生意做得不灵的,在拼命努力,希望扭亏为盈,在某领域“分得一杯羹”;做得灵的,希望做大做强;已经做大做强的,希望做得更大更强,或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军新的领域,比如前两年人人冲进房地产业。谁有时间读书啊?
明星们好像也不读书。因为“太忙太忙,实在太忙”。出了名之后,拍电影的,要唱歌;唱歌的,要拍电视。大家忙着赶场子,哪有时间读书。偶尔读书也是带着功利心看书,大多是为拍戏“恶补”一下。但是,甭管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写书”“出书”倒是不含糊。
白领读书吗?最近一份“上海白领阅读调研报告”显示,四成人觉得自己“比较喜欢阅读”,但每天阅读超过一个小时的只有12.4%,每天阅读超过半小时,不足一小时的有16.8%,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占24.2%。剩下的46.6%的白领基本没有阅读习惯。
现在人实在是太忙太忙。没工作时忙着找工作,有了工作忙着买房结婚,接着忙着晋升、炒股、养孩子……稀里哗啦,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怎么有时间去读书呢?
现在看来,读书最多、最起劲的时候还是上学时。出了大学门,还有几个人进过图书馆?说来惭愧,我经常路过上海图书馆,但绝少走进去,定定心心看半天书。上网玩游戏倒是“忙里偷闲”,天天为之。
今年的白领阅读调研报告中说,43.3%的白领选择通过纸质媒介,52.2%的选择通过网络阅读。纸质媒介中,很大一部分人是阅读报纸杂志。
有一种观点很时髦,认为网络阅读、报纸杂志是浅阅读,对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作用有限。阅读图书是一种深阅读,需要较多时间投入,对提升个人素养有好处,但现在的白领因为太忙放弃了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言下之意,可惜了。
可是,现在的书难道就“深”了吗。如今出书比种鸡毛菜还快。杜拉拉卖得火,职场小说像雨后春笋般,立马出来一大片。据说写手一天能码万把字。
还有人纯粹是在编书。眼下什么话题热门,马上策划,几个人分头找材料,几个晚上熬下来,一本“砖头”就上架了。
大家都是“文化可乐”,谁也别瞧不起谁了。
“网读”也是读
王艳(农技辽宁)
上网并不耽误读书,恰好相反,网络为读书提供了平台,大大提高读书的效率。
我们应该承认,大部分人上网确实为了工作或休闲,但不可否认的是,网上也有不少看书的读者。
网上的书,很多是免费的,快捷、省钱。网上的书库很大,书很多,善于利用的话,比读纸本更自由。
我 一天工作8小时,平均约有一个小时在网上,不是玩,而是需要浏览资料,查阅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和书籍。通过网上阅读,我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有一次,农户带 着瓜苗来问我病症,我记忆中没有见过这种病。上网一查,有照片,把症状一描述,一对照,立刻知道什么病虫害和除病药剂,免了到处翻书的尴尬。
网上读书,可帮了我的大忙。闲下来时,我经常上网查找有关农业知识与农药知识的书籍,从中也学到不少新知识,收集整理一番,工作有需要就能派用场。
网络世界犹如一个信息包,一打开,可依据个人的需要和喜好自由选择,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比如在家里做菜,过去我都是看烹饪书籍,现在不用了,上饮食网,那里有大江南北的菜谱,可随意阅读。还有美容知识、养生知识和子女教育知识……嗬,应有尽有,真的是百宝箱。
在网上读书,一样能丰富知识,一样能陶冶情操,一样能有所收获。当然,网上书籍浩如烟海,良莠不齐,需要你辨别优劣,择优而读。同时网上读书容易走马观花,不易深入思考,因此最好也做些笔记。
现 代化办公方式日新月异,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越来越远离纸质文件。既然转变是必然的,那么放弃纸本阅读,也没有什么可惜的,上网读书不是一样吗?网上阅读 肯定是未来读书的主要方式,网上读书将是人们最便利的途径。特别是如今的孩子们,没有成年人那种“纸书才是书”的执着,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网上阅读的习惯, 对他们来说,上网阅读,就和吃饭穿衣一样,是最简单不过的生活必需了。
本版整理 施淑洪
为妻之道——《丈夫说明书》
“亲爱的你为什么发火? ”
“你没听见儿子在哭吗?你就不能抱一抱他吗?我跟你说了好几次,你都像是没听见似的,只知道张着嘴傻笑着看电视! ”
“什么?你什么时候跟我说过?我没听见。 ”
“孩子哭得那么大声,你都没听见?! ”……
——类似的对白,在不同的家庭中反复出现。于是,很多女性都在结婚之后感到后悔,因为她们那“该死的”丈夫的行为实在令人无法理解。妻子为什么 总是爱生气?丈夫为什么总是听不懂妻子的呼声?韩国著名婚姻心理咨询专家李炳俊在总结数千问题婚姻实例的基础上,给妻子们拟定了一份《丈夫使用说明书》。 该书连数月蝉联韩国两性情感类排行榜冠军,并被誉为东方版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
婚姻问题多为“小故障”或“误操作”
作为婚姻心理咨询专家, 2007年1月,李炳俊在韩国开办了一家名叫 “Fun Family”的家庭生活指导中心,现任家庭教育专家和夫妻问题讲师。在李炳俊的从业生涯中,拯救了无数“问题婚姻家庭”,被誉为 “幸福婚姻的神奇缔造者”。在咨询过程中,李炳俊发现,面对婚姻问题,大声疾呼痛苦的绝大多数都是女性,而这些问题大部分又都是关于男女差异、文化差异等 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问题。
之所以能够拯救,是因为这些问题并没有损害到婚姻的实质,而只是一些很简单的 “故障”和不要紧的 “误操作”。就像刚开始使用单反相机一样,如果手边有一本 “使用说明”,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不一定非要花大价钱去专卖店维修,更加没到报废的地步。
在阅读 “丈夫使用说明书”之前,李炳俊提醒我们,首先要丢掉对婚姻的幻想。 (理性的管理和适当的赞美)“事实上,向配偶发火的根本原因在于,夫妻的一方认为配偶的利用价值减少了。因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具有超人般的能力,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可是, 如果另一半的能力并没有自己期待的那么高或者干脆就是在利用自己,那么,无论是谁,在得知这一事实后无疑会因为失望或者背叛而生气或者愤怒。这就是大众媒 体和传统文化中所说的 ‘结婚的幻想’。
有家室者坚信配偶可以弥补自己身上的所有不足,妻子们更是逃不脱由对丈夫的信任而产生的 ‘浪漫的爱情→甜蜜的婚姻→幸福的生活;之幻想套路。虽然,一旦结了婚,她们也就知道这只不过是幻想而已,但是,深陷幻觉中的女性们仍然相信自己想要的那 一天总会到来,随之又用其他的幻想来填充自己的心灵,以使自己生活下去。然而,这种幻想不仅不能为妻子们带来幸福的婚姻,反而只会给妻子们带来更多的痛苦 和伤心,结果使婚姻更加不幸。”(面对现实,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和精心经营来创造的)
当“狩猎动物”变成“电视动物”
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很多妻子都发现,丈夫在回家之后只对电视机有兴趣,对所有的家务视而不见,对妻子和孩子的求助充耳不闻。为什么男人们 一回到家就想看电视呢?李炳俊分析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休息的要求。 “家=休息”的公式,让男人们越疲倦越想在家里舒舒服服地躺下。即,看电视并不是目的,想要舒舒服服的休息一下才是目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电视机画面很亮。男人们的视觉指向性非常明显,尤其对亮光很敏感。这其中的原因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那时,男人还是狩猎动 物,在外面劳累了一天,扛着猎物回家,一边看着篝火,一边自我陶醉。所以,一回到家,就意味着艰苦卓绝的狩猎任务已经结束,现在该是舒舒服服地躺下来享受 的时候了。家里的电视,则正好充当了一个温暖篝火的角色。
李炳俊开玩笑地说: “请你留心观察正在看电视的丈夫的表情——幸福。那真叫一个投入啊。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男人,如果干事业也能像看电视那样专注和充满热情的话,那就没 有成功不了的事业。被电视机抢走了正房地位而沦为小的妻子难免会心生嫉妒,受不了时,难免会采取极端措施,比如说拔掉电源,但这往往起了反作用,只能使丈 夫更加偏袒正房,使局势更加不利自己,让自己更难过。” (回国不买电视)
撬开“沉默的灰狼”的嘴巴
李炳俊在咨询中发现,妻子们抱怨最多的项目之一,就是每次发生冲突,妻子怒气冲冲,而丈夫们则缄口不语,愤怒的妻子甚至可能转移生气的 方向,从刚才的实质性冲突,到随后丈夫沉默的态度。李炳俊笑言,他见过很多在 “夫妻论剑”过程中因丈夫不再跟自己说话而束手无策、甚至一度怀疑丈夫得了自闭症的妻子。
在李炳俊看来,丈夫们的这种沉默,可以说是一种 “暂时性自闭”。在原本就不如妻子那样能说会道的丈夫看来,沉默是他们保护自己、避免矛盾升级、甚至可以 “蒙混过关”的手段。但对妻子来说,丈夫的这种 “拒绝”却令她们感到自己被忽视了,从而成为让她们感到愤怒、令夫妻矛盾继续升级的元凶。
李炳俊一直用普及男女差异的方法,来帮助化解这样的夫妻矛盾。 “男性是 ‘解决问题’导向的动物,一旦他提出的各种建议都被妻子回绝,他就很容易采取沉默的方式,心想反正我说的你也不听,那我干嘛还要继续说下去?但女性不同, 女性是 ‘情绪发泄’导向的动物,在很多夫妻矛盾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女性并不总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而是想要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当妻子提出一个问题,而丈夫给出 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想把这场矛盾速战速决时,却更容易引发妻子的不满。(将情绪发泄交给了博客,导向自己更加理性)
她们会想: ‘你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知道对我敷衍了事!’而丈夫会被弄得莫名其妙,继而沉默不语。所以妻子们在发起一场夫妻大战之前,可以先想清楚,你的重点是 什么。是要解决问题?还是想丈夫倾听你发泄情绪。如果是前者,那就要采取冷静理智的谈话方式。而如果是后者,你就直接告诉丈夫,你觉得不开心,你需要倾 诉,丈夫们反而可以接受。总之,要想撬开 ‘沉默的灰狼’的嘴巴,你就得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用“赞美”将他化为“绕指柔”
总是抱怨丈夫的妻子们要注意了,虽然丈夫们个性不尽相同,但对付他们,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办法,那就是 “赞美”。
事实上,妻子们一向是吝啬于赞美丈夫的。在咨询或演讲过程中,当李炳俊提出 “作为妻子要肯定你的丈夫,称赞你的丈夫,激励你的丈夫”时,大多数女性会表现得很反感,反问道:只有做得出色才配得到肯定和称赞,不是吗?李炳俊总是回 答说:一般来说当然是这样的,只有在我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才会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而对于妻子来说则不然,她们首先就要称赞和激励丈夫,在此基础上使丈夫 的表现日益卓越,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妻子。因为女性拥有比男性更加优秀、更加丰富的情绪资源。
“如果一定要再加上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 ‘倾向于生存智能的男性想要征服偏向于关系智能的女性比较困难,但是具有关系倾向的女性去征服具有卓越生存智能的丈夫却是极有可能的’。这种力量就是传说 中的 ‘魅力’,魅力这个词的意思是 ‘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一种能够麻痹人的客观判断能力的力量,比如好的外貌、口才、财力就具有这种力量。而妻子实际上就拥有这种魅力。只有真心地去拥抱自己的丈夫,接受他们并以他们为荣,才能让丈夫死心塌地地站在自己这边。”
房子
这可能是人之常情,只是自己自作多情。在利益面前,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原始的生态链,弱肉强食,哪里还有什么人情,怜悯,同情。醒一醒吧。
我只是很伤心,我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我不允许有背叛。可是,你自己是否已经背信弃义在先,只是你并无察觉? 还是你被人算计了,你自己都不知道?
脑子不够用了。我一直都走的是上层路线,围好最核心的人物。但其实这是很危险的。你将成为众人之至。更加危险的是你对周围的有利益关系的人没有任何察觉和警惕。你不善于伪装和保护自己。更不用说防患于未然。
对付周围人使用伎俩排挤或中伤的处境和局面,我以前都采取视而不见,装傻充愣,吃亏是福的隐忍做法,以大局为重的牺牲精神。但社会在进步,领导不再只需要这样头脑简单的助手,精神可嘉,但不够巧妙。
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的欲望需求则越来越精细,
情商与智商
环境造人。
前者生活平静,后者惊涛骇浪。前者可以只关心自己的内心。后者却要时刻关注周围环境的风云变幻。前者是美好的女人。后者是女强人。
前者本分,不会受到什么伤害。后者走钢丝,时刻都有风险。而且会吃不少苦头,时刻都要算计着周围的人,利用周围的人,没有办法与人为善。
后者是社会前进的弄潮儿。我属于前者,我的家庭教育,我的本性属于前者。但是,这个社会,让我不得不成为后者。去争,去抢。
不,不能随波逐流。社会瞬息万变,没有真本事,随时都会被淘汰。光靠算计他人,利用他人,总是被动的。
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这个真本事,首先是可以谋生的过硬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可以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很强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棘手问题的干净处理。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唤起自己的好心情
为什么呢。严肃的问题别在工作之外沾了。哪怕工作内也有调剂的时间去学轻松。
风流倜傥,美丽可人,不论在什么年龄,人的内心都是有追求这样生活的渴望,潇洒,真,善,美,...
人活着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起码你的样子应该是美好的,无论在什么年龄,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贫穷),无论在怎样窘迫的情境下(寄人篱下),... 你都要你的风格,你的特质,从而以此种风格和特质为主线,讲究你的着装,你的举止,你的谈吐,比如我追求简约,时尚,洁净,粗线条。
当然时而的变化也应该有的,比如根据自己的风格进行时尚的点缀。
形成自己的一套习惯。雷打不动的习惯。尊重自己,也让别人学会尊中自己。
天底下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商量的
国内的事情难道就是这样吗,事先不谈清楚。他可能会与张一样,因为他们在市场的定位应该是一样的。如果,回去后他对自己的岗位不满意,那我们的生活会很糟糕的。
所以,与李通话是必要的。尽管我对他办事能力总是不满意,但考虑到我们的能力因为教育背景的原因都存在的缺陷,所以,就形成了目前这种必须合二为一的局面,任何一件事都无法独立完成。
还是通过人事部门来解决吧。因为我们朝中无人,我认为这次一样会遭遇多年前一样的待遇。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没人会帮你。本来回去是为了人多有人帮,可眼前落了个依旧要自食其力。当然,合理的打探消息还是可以的。你出钱对方出力也还是可以的。但要记住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放弃男人可以在你面前像大山一样帮你挡住风雨的念头。天下的妻子,命运都一样,丈夫如同自己的孩子,你要替他做任何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有一同suffer的命运,而且在他的眼里,这都是应该的。而且对于三十出头的女人,已经没有什么经受不起的了。
所以,我其实有时候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聪明的女人会利用自己的弱小去攫取成功老男人的同情心,借此踏上成功的道路,而他们的妻子则必须去被分享。
这个事情我不会出面的。我知道他很难,但这一次,我同意让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