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8日星期六

专家对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孩子的意见

http://www.hncltx.com/xywh/200906/20090630102922.html

专家对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孩子的意见

作者:朱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99 更新时间:2009-6-30

[现象]
  孩子上学以来,家长们不断地接到老师的投诉,上课10分钟后,就开始动、说话。或上课走神,听不到。不知上课讲的是什么,不知所留作业;有的孩子虽然看似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做功课,但实际上却在神游四方,心不在焉;作业中掉字、错字、错符号,抄错得数。读书时,错字、丢字很多;考试中,看错题,丢题。
  孩子回到家,学习时也非常不专心,一会看看电视,一会喝口水,一会又要上厕所,总之不磨蹭上几个小时作业是做不完的。除了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看电视等外,一有声响就四处顾盼。再就是很难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如看不完一本书,玩具玩一会就不玩了,家长喊他听不见;告诉了他某些事情,再问他即不知道。经常不愿意做那些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比如做家庭作业或做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事情;经常弄丢学习、生活东西,比如例如玩具,铅笔,书本或其它学习用具;经常忘事,比如上学校时丢三落四,忘记分配的任务;游戏,做事、学习时不注意细节,常犯粗心大意的错误;在完成任务或做功课时常常虎头蛇尾,不能按要求将事情做到底;很难组织好分配给他的任务或活动,比如做值日。
  这些表现都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上。注意力不集中是指难于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情上,易冲动、易分心、没耐心、追求瞬间满足,缺乏观察的能力和聆听的技巧,无法做一成不变的事。
  伟大的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说:“我比一般人略胜一筹就在于我能够注意到那些很容易被别人忽略的事物,也就是我能够仔细地观察事物。”这体现了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

[原因分析]
  孩子的注意力由注意的集中、注意的速度、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配这几个概念构成。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力的两个特点。指向 性是使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物;集中性则使被选定的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最清晰、最完全的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年 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心理实验证明:3岁幼儿注意力可维持3~5分钟,4岁孩子10分钟,5~6岁儿童也只有15分钟,7~10岁20分钟左 右,10~12岁25分钟左右,13岁以上30分钟。只有超出了这个范围,才可以认为孩子有问题。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情况,孩子并没有问题,孩子大了会逐步地提高注意力。
  作为家长,不能仅仅因为老师告 状,或者自己看到孩子的某些现象,就判定孩子有问题。应该说,几乎所以的孩子都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被投诉。当所有的孩子都会接到这样的投诉后,我们就不 能说这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固有表现。就如同一岁的孩子在学习走路的时候会摔跤一样,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感到担心。现在的学生从早上六点多起床,可能一直要学到晚上十一点,如此之长的学习,不要说孩子,特别是低年龄的孩子,就是大人都受不了。因此,在这一天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时候有点分心,家长应该报以更多的宽容才是。为此,当家长接到老师有关注意力方面的投诉,先应该看看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特别的不好,我们就不要去太在意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孩子回到家不能几个小时都在学习否则,效果肯定会不好。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孩子的表现超出正常范围的注意力不集中,有这样几种可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一、发育比较迟缓。注意力等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神经活动。神经系统成熟的延迟和大脑功能失调,都有可能导致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上课时爱走神。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每个孩子发育程度不尽相同,有一些孩子快一些,有些孩子慢一些。
   二、某些生理疾病。某些脑区功能的缺陷也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这些脑区活动比较弱,就容易引发问题。其中,以儿童多动症也叫注意力缺陷障碍(ADD)为 最典型,它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这些孩子几乎片刻不停,忙忙碌碌,被各种事物所吸引,虽然他们也有兴趣爱好,但对感兴趣之事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大约有 1/3的儿童多动症患者病情会延续到成年,并且会带来后遗症,如性格问题等。像这类孩子就具有注意力分散度较大的气质特点,应该及早到医院给予治疗。
  此外,饮食过度精细,并且大量的零食中含有色素和食品添加剂,使孩子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偏食,导致儿童贫血、营养不良,使得这些孩子上课走神。

  三、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在学龄前就开始。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没有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写作业的时间就是写作业的时间,不能和看电视并行。一些孩子边写作业边看电视,孩子写作业就顾不上看电视,看电视就顾不上写作业,最终导致孩子在干一件事的时候老想着另外一件事情,注意力永远集中不起来。一些家长对学龄前学的孩子,忽视了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致使这些孩子上小学后,很难适应正规学习。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呵护过度,当家长溺 爱过度,任何事情都帮孩子代劳。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什么事也不用自己去做,只要持续用脑的事,他都会懒得做,逐渐变为一个懒惰的 人。而懒惰的人没有意志力,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而一个注意品质好的人,很大的成分是需要意志力的配合才能集中精力。像科学家在做实验、在计算时,就必须 要全力集中,还要配合以坚强的意志力。所以,呵护过分的孩子没有意志力,也就难于培养出持久的注意力。
  四、对所要精力集中的事情没有兴趣。比如,孩子对老师讲课没有兴趣,脑子里总是在想自己想做作的事情,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兴趣的原因一是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二是老师经常批评;三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情况,就是老师讲的内容孩子都已经听懂了,孩子就会分散精力;四是老师讲的东西听不懂;无视不顾孩子的喜好,不仅限制、阻止孩子诸如看课外书、玩游戏、做手工、户外活动,还一味地按照家长的好恶,强迫孩子从事自己不喜欢、没有兴趣做的事情。如果一个小孩子愿意做某一件事情,而家长却禁止他去做,就很可能会使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五、对孩子不切合实际的要求。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日前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玩具过多容易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凯茜?茜尔娃历时数年,对3000名年龄在3—5岁之间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那些玩具较少的孩子,由于父母与他们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更多,要比那些家境优越、玩具成山的同龄小朋友智力水平高。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奥汉?伊斯梅尔也发现,他10个月大的儿子卡梅伦在圣诞节收到了大量玩具礼物后,却变得不会玩儿了。“他不停地拿起一个玩具,摆弄两分钟就放下,再拿起另一个,没过多久又失去了兴趣,最后往往是拿起一只拖鞋之类的东西来玩,而以前他每个玩具能玩上十几分钟。”
  这种特征也会导致孩子在被安排太多课程后,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现在孩子参加的课外训练班过多,其实多数都是家长的意愿。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也恰恰是形成注意不集中的因素。孩子的天性是玩,您把他课余的时间都占满,他怎么办,只好在训练的课堂上自己想办法玩了。久而久之,注意不集中的习惯也就形成了。况且当课程太多的时候,孩子都无法保证上课的时间。当一个孩子一周甚至连一次培训时间都无法保证时,即使到了学习班,也难以集中精力,更不要说提高成绩。
   六、心理卫生不健康。也就是一些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使儿童出现上课走神和学习困难。当个体沉溺于某些事情或意识范围狭窄时,比如,看电视、玩游戏过多。注 意范围亦有相应缩小,因而引起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下降,比如,上网、游戏成瘾性。电视节目的特点就是画面生动活泼,孩子习惯了热闹,到了幼儿园或者学校就不习惯静静地听老师的话。电视虽然也能增进孩子的知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是被动的学习,没有对答,没有互动,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语言也容易发展迟滞。美国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小时候看电视越多的孩子到了上学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越大,甚至感觉是电视的刺激强度过大而重新布局了大脑。所以,美国建议两岁内的婴儿不要看电视。
  心理卫生不健康会影响到:志向、兴趣、毅力等方面。这一类孩子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及行为和品行问题。如厌学、逃学、说谎、偷窃等;甚至严重的精神疾病上课也容易走神。
  七、环境对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重要,家长首先要自己安静,不要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如看电视、大声议论或哈哈大笑等。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不能自觉,所以他们总喜欢在孩子做功课时对孩子问这问那。“做几道了?还有几道?”看起来似乎是关心了孩子,殊不知这样不时地干扰孩子,弄得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的思路也是总被打断。
  此外,当人们心理压力过大、高度紧张、焦虑困倦、睡眠不足、疲乏或抑郁时,注意力往往难于集中。

[错误对策]
  一、错误的认识。当我们听到老师告状,或者发现孩子某些现象时,没有判定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就开始着手纠正。家长总 以为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不正常,其实,在低年级,如果没有被投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恐怕才是不正常。事实上,过分强化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导致孩子 创造力的下降。 因为,当一个人专心做一件事情时,聚精会神,而对周围的人和事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很难捕捉信息,抓住机会,这种人的思想也不可能活跃。我们知道普 通人和成功者的重要区别就是创造力的差别,过分纠正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面对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考虑这是否 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对于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可上课就是爱讲话,这并没有什么了不得。孩子考试成绩起起伏伏,这本来是正常现象,不要轻易与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挂上钩。
  二、没有搞清楚原因就开始纠正。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不要轻易下结论说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所导致的。很多情况是孩子出现了学习障碍,这是指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即听、说、读、写、算的基本学习能力出现了落后,这些落后可以导致注意力问题,但并不必然导致注意力问题。一些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采取严加管教的方式:不好好完成作业,就不准吃饭,不准睡觉,不准看电视,不准……有的父母索 性坐在孩子旁边加以监督,甚至采用体罚手段。然而,事实上,这些措施收效甚微。我们应该首先判断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是否属于气质性的,很多情况是因为孩子 对让他所作的事情没有兴趣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他所学的课程,对他来说往往觉得太简单,很容易导致精力不集中。90分和100分没 有多少差别,并不能说明孩子之间的差别,不应该成为重复学习那些已经学过知识的理由。
  三、家长的批评和抱怨强化的孩子的弱点。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逢人便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注意力不太集中。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的认同心理,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更加难以改变。其实,家长要尽量弱化孩子的这些特点,引导孩子慢慢纠正而不是一味地强化。
  四、过早给孩子请家教。现在还有不少小学生家长自己每天都把一天的功课给孩子讲一遍,或者给孩子请家教,以为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如果一年四季都自己给补或有家教指导,让孩子认为有了依靠,他就不需要上课不听,反正回家有人给他讲。
  五、停止活动性强的训练,如跳舞、体操等,而改为参加书法、围棋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能力,可以加速成熟。
  六、给孩子太多的任务。有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太多的任务,特别是当孩子提前完成任务后,又不断的增加任务。孩子对学习感 到厌倦,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分心。又比如,让孩子在旅游途中,每天按要求细致观察某件事或物,然后口头作文,家长将孩子口述的记录下来,做一些修改后,念给 他听,并且表扬鼓励他。孩子出去玩,有自己的目的,这些目的也许不是家长所期望的目的,如果家长期望孩子能够通过旅游学到一些新的知识,那么,我们首先要 设法让孩子觉得家长的要求是有趣的。但如果把家长的目的参杂在一起,孩子更加心神不定。
  七、把焦点放在了孩子做作业的姿势上。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做作业的姿势存在着很大问题,这包括身体的外邪,握笔的偏差等,错误的姿势的确会导致孩子学习的时候过于用力和紧张,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孩子之所以姿势不对,除了没有训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体发育不成熟,部分肌肉的力量不够,才会导致姿势的偏差,如果过多强调姿势的纠正,反而会导致孩子更加的疲劳。其实,很多的错误姿势,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自动消失的。


[对策]
  我们首先要区分孩子属于正常情况还是属于不正常的情况。区分不能总是听老师的汇报,当孩子学习成绩差的时候,老师总是会强调孩子自身的原因。即使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如果影响到了课堂纪律,老师也会告状。也不能靠简单的观察,一些家长在 接到投诉后,也会在公开课或家里做一些观察,如果这样的观察只是针对自己的孩子,那是没有意义的。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注意力不能集中是所有孩子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观察自己孩子的同时,再去观察别人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可能其他孩子都会有同样的问题,只是表现的时间不一样,有的时候这个孩子有注意力不集 中的现象,有的时候是那个孩子有同样的表现。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观察孩子在做不同事物的时候注意力的表现,一方面要根据前面所提到的不同年龄集中精力的时间,另一方面还要看孩子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上是否能够注意力集中,比如,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是否能够像其他孩子那样,一玩也玩很长时间。我们特别要注意孩子所玩的内容,如果孩子玩一个游戏不能坚持 很久就换另一个游戏,就说明他确实注意力不集中。尽管我们说不能的年龄集中精力的程度不同,但良好的注意力还是需要经过培养才能形成。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 情况,我们应该先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很难集中5分钟以上的注意力时,才有可能是注意力——多动障碍。注意力——多动障碍孩子一般具有如下表现:
  1.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
  2.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
  3.上课经常离开自己的座位,不能专心做作业;
  4.写作业很慢,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们要拖到3—4个小时;
  5.行为较为冲动,不能推迟需要的满足;
  6.较为幼稚,爱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
  7.不爱阅读文字书,经常爱看漫话书,显得与自己年龄不符;
  8.集体活动中不能像别人一样遵守规则,不能等待;
  9.作业质量不稳定,有时很好,有时则很差;
  10.常爱具体的数学题,而不爱解决与听、说、读、写、记有关的作业。

是多动症,要按照多动症的方法去治疗。如果不是,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要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既然孩子的注意力不能 长期集中,那就要安排好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学习一会,休息一会或玩一会,这样的安排好像是学习的时间少了,但其实是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当我们给孩子进行了 合理的作息安排后,我们就可以要求孩子,孩子要能动能静,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不能集中,甚至可以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该玩时,痛快地玩,该静时能很快静下来,时间安排要有规律,孩子每天要有一、两次较长的“安静”时间,这时全家要配合地进入“安静”状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玩“静”的游戏,如搭积木、画画、折纸、走迷宫等。对于孩子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以便逐渐在孩子的生物钟里形成一个安静时段,并逐渐有意识地延长这个时段。
  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孩子长时间学习,导致最后不能注意力集中,就会出现边学习边玩的现象,一旦这种现象出现,家长又没有有效的方法制止,孩子就会养成很不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孩子很低的学习效率。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家长采取比较严厉的手段对付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比如孩子在回家写作业的时候,长期陪着孩子做作业,表面上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孩子做作业能够比较长时间的坚持,但孩子学校学习状况就变得一团糟。
  那么,究竟要怎样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没有定论,因为孩子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根据前面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时间再加上十分钟作为孩子的学习时间,然后再安排十到二十分钟的休息,低年级的孩子长一点,高年级的孩子短一点。
   第二,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反应力。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缺乏体育锻炼,我们前面提到,注意力不集中和发育有关。体育锻炼不仅提高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 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的。因为在大运动中,孩子的各部肌肉、神经和感官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想要做的动作,也就是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要好。如孩子跳绳时, 眼要看,手要摇绳,脚要准备什么时候跳起来,这些的配合都要经过大脑的指挥才行。精细动作比如在折纸时,孩子的眼睛和手都要配合起来,才能折好纸。这就叫“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协调的人,大脑的指挥能力很强,控制各部肌肉、神经的能力很强。这样的孩子不论在运动时,还是在长时间静止时,都是有极强的自控力。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 他的大脑的指挥能力和控制能力就很差。除了做事和运动时显得笨手笨脚外,就是在坐着时,也难于长时间地坚持,他会感觉到腰酸背疼,全身难受,只有动来动去 才觉得能够舒服一些。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精神有很大部分去注意自己的难受,而不能去参与该做的事情当中,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强化自我约束、控制能力,时刻提醒自己要专心致志,要学会同分散注意的干扰作斗争。许多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也比较单调,往往不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维持注意的过程中,常常要付出一定的意志代价,要求我们自觉克服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干扰。按照竞技体育的要求,对孩子进行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的意志力。
  有的家长看 到孩子非常好动,就认为体育锻炼已经没有必要,这是对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体育与孩子的游戏活动最大的不同是体育锻炼是有特定的目的,而这个特定的目的需 要高度集中。比如,孩子在进行跆拳道比赛中,不能集中精力就意味着挨打。体育锻炼中这种高强度的集中精力训练是其他项目难以达到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好动、 具有攻击型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克服孩子好动、攻击型,而可以大大提高注意力。
   第三,提高孩子的极限能力。每个孩子注意力各有不同,测量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用一个极限能力的概念来衡量。也就是专心做某件事情的最长时间。家长可以通过 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不断提高孩子极限能力。也许孩子一开始只能坚持十分钟,那么,提高到十一分钟就是我们第二天的目 标。这个过程中有一定的强制性,通过这种强化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会迅速提高。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一些孩子在 刚开始学习某样东西的时候,由于有兴趣,就会比较专著,可学着学着,兴趣下降,注意力也就下降。这时候,我们不要轻易改变孩子每天的持续时间,可以让孩子在可以接受的某个固定长的时间下,坚持一段时间。很多情况下,家长以孩子吵闹或没有兴趣为由,随意减少孩子的学习时间,这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提高。
  注意力纠正的原则,是要训练孩子在 听的时候,要“听到——听清——听全——听懂——记住”,而不能“充耳不闻”、“心不在焉”;同样,在看的时候,也要“看到——看清——看全——看懂—— 记住”,不能“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而且纠正的过程要连续进行,或者每天几十分钟,坚持三个月;或者利用假期每天进行一、两个小时,坚持3、40 天,就可以大幅度改变原来的不良习惯。
  第四,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和成才关系密切,大量事实都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博士,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的治学观点就是:兴趣重于天才。他12岁前还没有上过学,他的父母就给他讲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牛顿等的故事,使他对科学产生了兴趣。他成功了。
   孩子喜欢的事情、从未见过、听过的事物,都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兴趣是观察、专心的动力,给孩子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因为儿童喜欢东瞧西望,目 的性不强,抓不住要领,因而得不到收获。因此,家长应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比如,玩游戏的时候,要进多少关;观察事物时,引导孩子抓住本质,从浅入深。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家长不要整天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觉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如果是因为老师所讲得课都听懂了,那么,我们不妨让孩子学习一些其它东西,也可以让孩子超前学一些东西。这个时候,家长要切忌对孩子的过度要求。比如,每次都要接近100分,或者不允许偶尔有成绩落后的时候。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对孩子严加指责,这只能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第五,要明确做事的目标。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在学习中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如果学习缺少良好的学习动机,可能造成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稳定愉快的情绪,这就给完成学习任 务带来一定的困难。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志,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比尔?盖茨童年曾痴迷计算机,数学家陈景润童年痴迷看 书、做题,昆虫学家法布尔在童年观察昆虫习性,从早到晚伏在大石头旁看蚂蚁搬家。正是这种长久的专注,才使他们有了日后的成功。
  为此,我们不能为了注意力集中而集中,应该更多地关心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对目标的达成,而不是是否精力集中。如果孩子达成了目标,对孩子上课不听讲、做小动作的行为应该给予宽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目标的制定上需要合理。孩子考了90分,没有考100分,就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就属于过渡的要求,不恰当的联想。因此对孩子的严厉要求,反而可能导致副作用。
  第六,要从生活习惯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切从对小事的处理开始。比如,
  做事前先确立明确的目标,鲁迅曾告诫:“与其每天想一百件事,不如每天做一件事。”每天要养成执行计划的习惯,不能做事做一半;
  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在学习中停止无关的活动,不要一边做作业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
  要求具体、认真,如擦桌子、椅子腿等旮旯处,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细致和耐心。
  要求孩子准时就寝、起床;
  按时饮食,15分钟饭吃完,不吃完,饭收走,到了吃饭的时间如果不吃饭,家长应停止“供给”吃饭中间的全部零食;
  玩具用过就还原;
  改进读书方法,限时、限量,促进视觉及大脑高速运转。
  做事要认真做好,否则重来;
  要注重品质形成中具有本质意义的举足轻重的“小事 ”,关键在于“及时”、“彻底”。
   第七,培养阅读能力。读书的目的就是理解书的精神实质,记住书的主要内容,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在深入思考书中所讲内容的深刻含义时, 必须聚精会神,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说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是理解和记忆的前提条件。那种随意乱翻,心不在焉的读书是没有什么收获的。
  阅读教材或有关参考资料,精读其它书籍时,要想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集中注意力,而且把读书与训练注意力结合起来。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很注意这方面的自我训练。如有的人在读书时,就经常在一些重要内容旁边写上注意,特别注意等。也有的用划符号或用“!”“?”以及“☆”作记号以引起注意。
   第八,限制孩子们的玩具。至于孩子们到底应该拥有多少件玩具,专家们的意见还不统一,但许多人认为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两打(24件)就足够了。但这其中 不包括图书。研究发现,阅读对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自信心有很大帮助,与此相反,电脑和电子游戏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它们剥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 力,而这些正是孩子们最宝贵的天性。
  第九,丰富孩子的生活。学习是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脑内氧气,若望子成龙心切,整天强迫孩子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活动,必然造成孩子大脑疲劳而精神分散。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第十,家长也可认真看书学习,以模范行为让孩子效仿。要让孩子安心学习家长首先自己安下心来,可以读读书,看看报,做一些不出声,不惹孩子发生兴趣的事。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学习气氛良好的空间,远比坐在孩子身边加以监督有效得多。在孩子学习时,不要过度关心地叨唠,问这问那,更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房间接待客人,干扰孩子,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