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是内在愿望达成和自我满足状态。
请从三个方面允许小鹤做一详解:
一.内在需求
人总是有很多需求的,比如生理的、安全的、情感的等等。在各式各样需求中,以生存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为主。这些需求存在于自我内部,外部的某个刺激使得人产生应激,应激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时候的情绪就表现为一种内在需求。
比如,元旦拔河比赛结束了,会感到口渴,心里就产生了“想喝”的愿望。如果有朋友送来一杯热茶,身体马上就会感到轻松舒畅。这里面有生理需求的满足,也有对于朋友感激的满足。
有人说,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享受生活型,一类是追求自我成长型。这种概括性的表达,基本勾划出了人主要的需求类型。
当然人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生理的、安全的、情感的,以及尊重、自我实现这五种是马斯洛揭示的人的共同的心理需求。人们还有这样那样特殊的需求,比如烟酒,眼镜,是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还有比如,轮椅、晕车药,是满足很少一部分人的特殊需求。
内在需求潜伏着,我们有时候称它为“希望”“愿望”“梦想”“夙愿”等,心理需求是一种心理学的表达,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
二.产生期待
潜伏在内心的需求,是一种动力,具有能量。层次越高,目标越大,其能量级越高。我们说青年人要眼光远大,志向高远就是这个意思。
内在需求一旦形成明确的意识,也就是说人的某个心理需求一旦被意识唤醒,成为一个阶段意识的主流,它就变成为注意力的中心。它有着强烈的指向性,令人清醒时兴奋,睡梦中入境。这种兴奋令人身心愉悦,欲罢不能。于是,生活中就会有意无意识地去寻找,去验证。
由此可见,内在需求在外界条件的不断刺激下,形成期待。在外界条件成熟时,采取接受的行为。当然,接受有两个前提,那就是确认它是安全的和有价值的(对自我而言)。
比如,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想要买一件羽绒袄。可是一阵寒潮过后,似乎温度又升高了。看到身边朋友买了一件不错,听说还可能涨价。这回逛街碰到的很中意,那就买下来哈!
再比如,过年了,那台跟了十几年的破电脑也该升级了。考察了半年,也没下定注意。嗨,这好,元旦各商家都在促销,比较比较款式性价比,觉得这一款真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还能享受300元特价,还等什么?(*^__^*)
内在需求是接受的动力,安全是接受的前提,而价值则是接受达成的关键要素。接受达成后,是内心的满足和愉悦。
三.达成后的满足
买到了好东西心里总要美上一阵子。生活获得了改善,工作更加便捷。自我被重新定义,自我被再次刷新,心中的欢愉让自己更年轻靓丽。
可是也有一下不能达成的,内心难免产生焦灼感,心理学称之为“焦虑”,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自卑,甚或交往障碍。
现代社会选择太多,每一次做出选择都有可能花费比以往几倍的精力和时间,这也往往让人感到很疲惫。有时候一个冲动性的选择,还会让人陷入麻烦不断的困境之 中。比如,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去收集信息,利用元旦三天假搞定了一款电器。匆忙中没有辨明交易中的陷阱条款。拿回家不到半天,线路坏了。找商家理赔, 遭到拒绝推诿。狠心换一台吧,看着两个月薪水打了水漂,心有不甘。委屈求全,等厂家答复吧,等不起哟!
愿望的达成带给我们愉悦的情绪,心情好得看见什么都欢喜。愿望搁浅,令人郁闷窒息。我们说的接受,指的是积极接受,是帮助我们分析总结那些更多的带给我们愿望达成的规律。
当然,在我们困惑思考的时候,接受了周围的暗示,立即做出决断的事情也不少。不知道接受行为的达成与人的性格是否有着必然的关联?
人的期望,包括期待和愿望,总是有着一个上下升降的空间。如果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难以达成,双方相互让一步更容易促使心理平衡心生愉悦。心理防御的撤销, 安全信任的催生,时间上的紧迫,都是促使接受快速达成的常见策略。比如,元旦结婚采办物品,贵点没关系,心里高兴额!呵呵~~
社会开放,人性自由,面对海量的信息与商品,我们要保持一颗理性的思维,多做市场调查,多进行商品比较。货比三家总是没错的。同时,我们认为,面对诱惑还 要保持一颗克制的心态,维护自我的精气神。那种不假思索,跟在人家后面,大包小包搬回来的东西,只会让生活的空间更狭窄。
把精神多用在对的有价值的对象上面,让自我获得轻松飞翔的翅膀。不随波逐流,不失去自我。对自我期待,自我定位也要相对准确,过高过低,均不利于自我心理发展。要特别警惕正常渠道满足不成,变形的扭曲的加以补偿性满足。完美主义是导致补偿扭曲的重要原因。
接受自我,定位自我,稳健地提升自我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享受生活和自我心理完善协调均衡,我们就能创造和谐幸福的人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