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du.people.com.cn/GB/8216/79137/79336/5681924.html
30岁儿童
生活中,面揉得太过会成死面疙瘩。同样,爱给得太多也不是好事。一团筋道的好面,一定要有“醒面”的时间。爱孩子也一样,也要留有“空白”,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的自主性得到锻炼和张扬。
有人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溺爱,对他百依百顺。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表达和体现对孩子的爱呢?
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什么需要都满足,有求必应,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遭一点磨难,这就是父母之爱。其实,这是一种有害无益的爱。
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要买什么就给买什么,久而久之,稍不如意,孩子就大发脾气,最后发展到在家称王称霸,蛮横粗野,生活上依赖性强,独立能力 差,逐渐养成嫌脏怕累又懒惰的习性,经受不起一点打击和挫折。一味地迁就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要月亮不给太阳,最终会造成家庭悲剧。
舐犊之情人皆有之。但是,过分地娇宠,只能培养出“小绵羊”。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特别反对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地溺爱。他谆谆告诫父母们说:“你们知道造 成你们孩子的不幸的原因是什么吗?那就是他要什么便给他什么。”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知识和经验,尤其对生活的艰难缺少体验,往往会提出一些不合理、不正确的 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父母要理智地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正确的、合理的,可以满足;不正确的、不合理的,哪怕是再强烈、再迫切,也不能予以满足。总之, 爱孩子是有学问的,有讲究的,必须是有积极作用的爱才是真爱。所以,我认为,生活中面揉得太过会成死面疙瘩。同样,爱给得太多也不是好事。一团筋道的好 面,一定要有“醒面”的时间。爱孩子也一样,也要留有“空白”,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的自主性得到锻炼和张扬。
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父母只有爱孩子,才有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孩子又是教育孩子成功的基础,只有孩子切身体会到了父母之爱,才会从感情上和行动上接受父母的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
有一个作家,曾用她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自己被溺爱、被过度保护的痛苦:我妈妈在养育我的那些年,真的是放在嘴里怕化了,扛在肩上怕吓着,每分每秒不眨眼珠 地看着我。为了在家专门照顾我,她把工作都辞了。我的任性是人所共知的,但我却有数不清的“不能”。我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随便喝水吃东西,我不能在没有大 人陪护的情况下做游戏,我不能到点不吃饭,我不能和妈妈认为不好的小孩子一起玩,我不能去跑去跳去喊去叫不能在下雨的时候去踩小水洼(因为我心脏不 好)……
从我记事起,我的东西不能有人动,我的筷子杯子毛巾别人不能用(即使是亲人偶尔用了也不行),我的小人书和玩具只能任我一个 人随意把它们放在某处,父母让我猜的谜语我不能猜不着(猜不着我就发脾气),我看的书不能有我不认识的字,我和谁玩跳棋我都不能输,输了我就不高兴……上 学以后妈妈认为我不能一个人来往,因为那样她不放心,于是她又是接又是送,每次都要背我一段,也不管别人怎么说。学校一有劳动,她就来帮我,多少老师和同 学笑我她都看不见。我不能自己洗头洗脚,不能自己做饭,不能参加学校的野游(除非妈妈在场),不能参加学校里剧烈的体育活动。直到妈妈去世的时候我连自己 的手绢儿都没洗过,更别说知道家里的油瓶子放在哪儿了……
这样的待遇,算是把我泡在蜜罐里养大了。可是,这样的长大真的很痛苦。我所 习惯的那种一切由父母给予的生活早就露出了破绽。他们一如既往地给、加倍地给,而一天天长大的我要的是什么呢?他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的内心长满了 野草,更不知足更抑郁也更自卑。那种苦,在当时连半点也说不出……
您能否就这一实例,给我们解读一下父母溺爱及过分地保护孩子,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及伤害?
读了这篇文章,没有人会怀疑这对父母对孩子的爱,他们可以说爱到了极致;但这样的爱和保护给孩子带来的却是难言的痛苦。爱孩子,保护孩子,显然是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对儿童的保护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但问题是过度的保护则变成了一种伤害。父母要知道,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如果父母把孩子 的磨难都给省略了,一切都替他打理了,让他过于顺利,不让他经历风雨,就会使孩子变得软弱、依赖、不能独立,这对他的成长就是一种伤害。
过度的保护,其实在无形中把孩子变成了一个宠物,而不是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一定要在体验中成长,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体验也是不能代替的。经常有一 些人请我写几个字,我非常喜欢给他们写的是:“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意思是说我们处在生活中,生活百味,你自己体验过了,那才叫真切的经验,每个人实际上 都是靠着经验来生活的。你相信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你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你知道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危险的,这都是你的经验告诉 你的,给你指点前途。所以,如果对孩子过度保护,就使他丧失了这一切经验,孩子会变得非常无能:有翅膀不能飞翔,有脚不能走路,有知识不会利用,碰到麻烦 的时候就惊慌失措。
正如我的朋友周海宏博士所说,中国父母患上了“关怀强迫症”,就是把别人不需要的爱强行施加于人。因此,现在社会 上有一种怪人,人们称之为“30岁儿童”,指的就是人都长到30岁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凡事不能独立自主。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人的退化,对于今天的独生子 女的父母来说,这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提醒。因为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容易导致太多的人来保护他(她),父母和祖辈一起给唯一的孩子创造了过分优越的条件, 使他们什么都不愁。这样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体验,伤害了孩子的成长,这种爱的后果会坑害孩子的一生!
另外,从儿童权利的角度来 讲,父母们对孩子过度保护,也是间接地剥夺了孩子的发展权。本来孩子可以在自立的生活中锻炼生存能力,可以自由地发展。但如果被过度保护,孩子的能力自然 会下降。而父母的爱又无法覆盖孩子的一生,一旦父母不在了,孩子还有能力发展自己吗?况且,即使父母的爱真的能够覆盖孩子的一生,可这是不是孩子愿意选择 的生活?若是他不愿意,您不同样是在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吗?
“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别人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并使双方都进入特别疲惫甚至痛苦的状态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